進階專案知識

管理藝術(六)之 品質管制、追求標準、一致、與穩定

前篇提到「遊戲規則」如果能先界定好,可以避免掉很多案子的不愉快。 但若規則訂好了,事情就能自然順利、人生就能全然高枕無憂了嗎? 這倒又把人生想得太美好啦。 因為遊戲規則定好是一回事,大家是否願意照著遊戲規則玩,這可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呢,若只是徒有規則,卻沒人被這規則「規範」著下,那跟沒有規則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該怎麼辦呢? 派個糾察隊每天檢查大家是否乖乖聽話嗎? 這在一些情境下或許有效,但從整體管理的角度而言,其實又不完全最好。 因為如果規則不能變成一種深層的直覺行為,那往往最後流為表面功夫。 當大家不懂為何要這樣作而隨便亂做,有時候比沒有

PMP準備與考試心得分享

上週一位同事想要準備PMP考試,和我聊起了準備的方法。回去好不容易把這篇以前寫過的文章找出來。我是2004年考上的PMP,當時是以PMBOK2000為基準,但純粹就準備方法來說,我相信還是有參考價值。

管理藝術(七)之 降低流言、合適的訊息分享

人類一群聚多會相互分享消息。 這大概源自於遠古時代吧? 在那當時,交換訊息有助於提升生存的機率。 比方說哪裡有食物、哪裡環境產生了變化、或是哪裡有安全的庇護所。 至於現在,訊息交換還有助於彼此之間的感情提升,比方說分享誰跟誰走的比較近、誰升職了、誰有參與了哪些活動等等的各類「八卦」。 基本上資訊交換大多無害,也沒甚麼太大問題。 唯一值得擔心的,只在於萬一資訊交換變成「流言散佈」,那就會有點傷腦筋了。 舉例而言,可能公司發佈一項規則調整。 原本立意良善,但因為大家都不理解為何要這樣,而發佈過程也沒有溝通清楚,那可能會因為這些誤解造成大家胡亂推敲。 甚

管理藝術(八)之 沒有英雄、人員培育與接班計畫

專案是一個集眾人之力共同完成的事情。 也因此,要讓事情長期平順,就要致力於營造一個以團隊為優先的文化、創造一個鼓勵團隊合作的環境,而千萬不要鼓動個人英雄主義。 因為一旦拱出英雄時,長期的發展常就會產生阻礙了。 為何這樣講呢? 因為專案本來就是一個需要不同能力的人,彼此搭配、截長補短、妥協、協商、相互幫助才能達成目標的一種活動。 除非是很簡單的專案(比方說規劃一場員工旅遊),否則幾乎沒有人能從頭到尾掌握所有的知識與能力。 若是很大型的專案,甚至專案負責人都只懂其中一個領域,非要其他技術專家來協助才行。 就拿蓋大樓好了,裡頭涉及土木、大地、機電、消防、管線

管理藝術(九)之 避免發散、一切都跟收斂有關

我自己總覺得,專案管理的概念跟人生很多事情其實是都能連成一塊的。 或許判斷與決策這類事情沒辦法具體量化、也沒辦法變成數據與公式,但若這些概念的核心精神能掌握的好,人就比較容易在各方面成功。 比方說,「收斂」這觀念就是其中之一。 收斂其實比較是個數學上的用字,指的是資料聚合還有集中的現象,英文的用字是Convergence這個字。 若拿到人生或是專案的情境來形容時,我自己的定義是這樣的:在「看似」很多選擇的情境下,去蕪存菁、框架出真正可用的選擇,以便走往想去的方向。 換言之,有時候造成我們混亂不是因為選擇太少,而是因為選擇太多。 甚麼都想要、甚麼都不想

管理藝術(十)之 歷史借鏡、能重複應用的才有價值

這是十篇管理藝術中的最後一篇,談的是知識分享的議題。 那在繼續之前,我們可以先稍微回憶一下過去十週談到的幾項內容: - 拉高視野、見林但不見樹 - 平衡需求、別想討好所有人 - 重點掌握、如何抓大放小 - 主動發現、爭取前置時間 - 降低風險、弭禍於無形之中 - 醜話先說、對事但不對人 - 品質管制、追求標準、一致、與穩定 - 降低流言、合適的訊息分享 - 沒有英雄、人員培育與接班計畫 - 避免發散、一切都跟收斂有關 - 歷史借鏡、能重複應用的才有價值 一路走到現在,終於要談到最後一篇「歷史借鏡、能重複應用的才有價值」。

PMP讀書心得分享 (一/五) 準備讀書計畫

這最早是我2006年在新領域上PMP課程期間分享給同學的考試心得。 涵蓋了當年我自己考試時的做法與心路歷程。 這幾篇文章後來陸續因應新版考試做了調整。 全文總共有五篇,接下來幾天陸續貼上。 --- 【第一篇是關於讀書計畫的準備方式】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第一步也是最有效率的一步就是「自己準備一個讀書計畫出來」。千萬別小看這一個步驟,能否順利的在時限內完成所有重要閱讀,跟一開始是否有個好的讀書計畫其實關聯甚大。 因為若缺乏這樣的計畫時,要不到了後期才發現唸的沒有系統難以吸收,要不就是到了最後才驚覺還有很多要讀,但時間已經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