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情提要 - Alex跟團隊開會,發現Ericr這份報表是基於「生產不是自己做,所以一旦發包出去就覺得那項交付標的之硬體價值已經完全取得」所做出的。 加上實際的付款期限往往在驗收後,所以透過此「時間差」,Eric的報表就顯得實獲值(EV)似乎大幅超越實支(AC)的假象。
但這樣的報表其實並不合邏輯。 透過Alex與團隊後續的討論,他們發現實務上Eric應該要在專案規劃時就思考到之後金錢流出的時間點,並讓進度跟支出的模式有相同的連結。 唯有如此,之後判定出來的進度才有參考價值。
但這時,Alex似乎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