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

用這 3 種思維開始寫目標筆記,不怕訂錯計畫也不怕沒動力

最近幾次的課程學員一對一訪談中,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類似的問題:「雖然知道了筆記應該以專案、任務為單位,筆記的核心是目標的設定,而不是零散資料。但是,要怎麼樣才能寫出好的目標筆記呢?」有些朋友會擔心自己在筆記中設定的目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目標?如果花了時間做但發現做錯了怎麼辦?也有可能目標寫出來了,但執行過程還是缺乏動力?這些問題,其實都指向幾個類似的癥結點,但癥結所在之處,也正是解決辦法的地方。下面想跟大家分享撰寫個人目標筆記的三種思維,調整一下,我們撰寫目標筆記時會更自在、更簡單、更有效。

解決規劃任務還是停滯不前的防彈筆記新策略:「記錄驅動目標」法則

最近在一個企業的培訓課程中,有位朋友問到:寫了那麼多筆記,做了那麼多計畫拆解,卻也無法確保每一個目標筆記都能夠馬上推進,這要怎麼辦呢?我當下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考觀點:確實,我們就算開始寫下目標筆記,開始收集一個專案的資料,也不能代表這個專案 100% 就是要這樣做,更無法保證我們一定馬上就能推進這個專案。但是,即使如此,我們做這樣的防彈筆記整理還是有一個很重大的意義。

下班後時間管理,休息時間內心還是有焦慮感或罪惡感怎麼辦?

你會不會有時候處在這樣的狀態:「下班後的時間,總覺得不安焦慮?明明是自己的休息時間,內心卻又充滿罪惡感?」感覺不做點什麼就會錯失或跟不上什麼,但具體是什麼?卻又說不上來。這時候如果真的去做點事情,卻也往往變成上網亂晃,東做西摸,於是下班或休息時間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流逝。前一陣子和 Podcast 搭檔趙胤丞老師聊了上述的話題,也發現我們也都有遇過這樣的困境。

這樣設計離線、上線時間,不依賴專注工具,兼顧工作與生活平衡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假日的時候還是隨時拿著手機在回應各種臨時訊息,或是忍不住拿著手機上網追各種新資訊,但是同一時間又要兼顧假日的生活活動。結果兩頭忙錄下來,一天過後,我們只覺得整個人依然處在焦躁狀態,覺得事情變得愈來愈繁瑣,沒有因為自己隨時上線而變得更好。

被死線追到快瘋掉?專案規模太大?切階段的幾種方法

這篇文章在草稿躺了好久,好幾個月前想到這個主題,是因為自己手上剛好有幾個正準備大改版的產品,由於資源和時間有限,當初規劃時就有和主管討論到,是否可以不要一次到位,而是改用分批交付的方式實現這些需求。如今過了一段時間,手上的產品陸續完成改版,總算有些實例和過程中學到的眉眉角角可以寫出來分享。不過,以下經驗僅限於網路產業(如網站、app 等形式的產品),硬體產品或其他產業就不一定那麼適用了。

追蹤記錄自己習慣中的這 3 個要素,比養成新習慣更重要

「規劃」一個新的習慣、新的目標,通常簡單沒有壓力,只是規劃完成後,真正要執行目標、養成習慣的過程,卻還是遇到許多窒礙難行的困境,結果習慣的養成、新目標的推進,忽然沒有像是規劃時那麼簡單了,甚至因為遲遲無法前進而開始變成新的壓力。

2023 試試看這樣記錄理財、飲食、運動筆記,把流水帳變成目標

對於養成有效理財習慣一直停滯不前的我們來說,或許最好的辦法是放下那些拚命逼自己去實踐的複雜管理技術,而是只要先從「或許每個禮拜檢視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開始即可,甚至連流水帳都不一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