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老看走眼多半不是視力的問題

面試老看走眼多半不是視力的問題

今天被客人問到:「要如何減少面試時,常常看走眼的機率?」我回答:「你以為是視力的問題,但事實上多是翻譯力的問題啊!」

舉例來說,你以為公司需要的是「積極、擅溝通」(求職平台隨便都可以看到一大堆這樣的描述)我想問:請問「擅長溝通」到底是什麼意思?請問「積極」又是什麼意思?

換句話說,你公司真的需要這樣的人的嗎?需要這樣的人究竟是要用來幹嘛?是很會講話令人感到如沐春風?還是很會找機會主動問問題?是回答問題的條理很清楚?還是在許多跨部門的專案當中,他能夠喬平大家的需求與利益以解決問題、達成目的?

以上這幾種不同的定義,會讓你找到完全不同特質和能力的人。

具體定義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會讓你在面試過程中,更加聚焦你想問的問題,和需要被觀察的重點

比如以「擅長溝通」來說,你在意的是他在團隊中能否有效溝通和解決問題,那麼你可能需要請他舉出過去的工作中,在各方的壓力和衝突底下,他曾經做了什麼事情?並且達成了什麼成果?這和公司解決問題的價值觀、缺乏的能力是不是一致?遇到XXXX問題的時候,他會找哪些人各別溝通和討論哪些問題?當 A 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會怎麼做?當 B 消極抵抗的時候,會怎麼做?

而不是把重點都放在自我介紹講得好不好?有沒有準備問題來問你?

有這樣能力的求職者,可能還不一定認為自己擅溝通。

最後:

要能透過短短的面試時間,快速確認彼此很多條件的媒合程度,一定難免還是會發生看走眼的事實;但若「總是」看走眼,那麼我會建議用人部門的主管和 HR招募團隊應該坐下來聊一聊,有可能不是「眼睛」的毛病,而根本是「定義」的問題。

不信?

你把公司目前 PO 在求職網站的那些條件拿來做兩件事:

1. 看看那些描寫特質的條件,在刪去所有的「形容詞」之後,還剩下什麼?(該不會就只剩下連接詞了吧)

2. 承上,試著翻譯看看這些形容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對於不具體又虛幻的形容詞們,達成共識最快最有效的翻譯方法,就是「舉例」。

比如,我們認為「擅長溝通」的同仁,必須要像公司的 Alex 一樣,能夠在多個部門的利益和專案目標衝突的狀況下,還是能跨部門完成專案。就算過程中 Bob 老是消極抵抗不配合、甚至舉旗造反,就算 Dora 總是背後插刀,一直故意散播錯誤資訊,但 Alex 還是各個擊破、借力使力,最後完成專案目標。

試著「共同」舉出實際的例子。(共同指的是在整個招募流程中,所有會接觸到求職者的角色集合。)

至少,我認為的「擅長溝通」要和你認為的「擅長溝通」是同一件事才行。

如果這些部份能夠更明確被定義出來,我想,求職者也能夠更快速的評估自己的妥適性,大大減少雙邊的無效成本。

是這樣的,成本如果不想花在前面,就會放大很多倍的花在後面啊!

 

本文轉貼自:李君婷臉書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