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洋 Joe Chang - 作者系列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超速變革》閱讀心得

這幾日看完了John P. Kotter的最新作《超速變革》這本書。 我之前讀過他《領導人的變革法則》這本書(很不錯的一本,但可惜已經絕版),對於他針對組織變革的概念非常認同。 尤其他提到領導人在變革前要花時間努力建立危機意識,跟我的經驗完全吻合。 我自己在很多企業協助推動專案制度的變革(這類變革通常都會影響整個公司層面),也發現只要公司高層在前期沒有花足夠時間由上而下的溝通「為何要做這類事」、「為何是現在這時間」、「為何這麼急迫」,結果通常就很難讓人滿意。 要不是會因為大家重視的問題不同而在方向上逐漸失焦,再不然就是中階主管因為工作增加而反彈。

《Google模式》閱讀心得 - 塑造讓成員能自我判斷的文化

這本書我目前其實才看到第二章。 這篇(以及後續可能的篇章)不是書的導讀,只是我針對其中幾個論點,我衍生的一些想法。 甚至這些要點之間恐怕未必有什麼連帶關係。 只是看了覺得有趣,所以寫下來。 一方面方便自己記憶,一方面大家不嫌棄的話,也可以順便看看。   1. 關於自我判斷的文化塑造   過去總聽很多人宣稱, Google是個完全任由工程師自由做自己想做事情的公司 - 因為它們給工程師絕對的自由,所以創意以及偉大的產品才能因此產生。 我自己因為沒深入了解過Google,所以我無法評論這論述的真偽。

該如何避開組織中的「螃蟹效應」?

以下文章是一目前在某硬體廠擔任PM讀友所寫的第二篇文章。 文中分享了他在自己專案中如何透過排程以進行專案優化的心得。 我要強調的是:優化並非只是微調微調工作時間或調整人力,更重要的,是要能看出風險,並以「能降低風險的方式」調整工作! 這其實是更為重要的PM技能! 他本身是RD出身,2012年間被公司拔擢為PM,那時候他來我們這邊上了一系列的專案管理課程。 這兩篇是他在經過兩年後的工作心得,提到專案管理的知識到底怎麼在實務上幫助了他! ------ 《本文開始》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如果把一隻螃蟹放在竹簍裏,它有可能爬出來,但是如果把很多隻螃

學會這個後,我創下了公司史上最快的量產紀錄

  以下文章是一位目前在某硬體廠擔任PM的讀友所寫。 文中分享了他跟客戶以及內部進行工作協調與模擬規劃的心得。 他本身是RD出身,2012年間被公司拔擢為PM,那時候他來我們這邊上了一系列的專案管理課程。 這篇是他在經過兩年後的工作心得,提到專案管理的知識到底怎麼在實務上幫助了他! ------ 正文開始 ------ 我自己在當RD時,每次見到公司內部的PM到處出差和客人開會談產品規格與時程,回來和老闆報告後就開始壓RD進度,心理總覺得「哇! PM 真是爽缺。永遠出一張嘴,然後就在旁邊納涼等著收卷。」 結果,等到自己做PM時,才知

《動態競爭優勢時代》讀後感

這本書是前兩週天下出版的編輯部送給我試讀的。 不過在剛收到她的推薦Email時,因為名稱看起來很硬,讓我有點意態闌珊。 不過編輯信中還提到這作者的概念跟我們七月出的那本〈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掌握關鍵職能,迎向工匠、總管與行腳商人的時代!〉很類似,只是這本書是從企業經營策略的角度出發。而這點吸引住了我... 「原來,我們的想法也有國外的大師用不同的面想闡述過嗎?」這讓我被誘惑住了,所以就趁著週末把這本書讀了一遍。(說起來我意志力還真弱XD) 這本書的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名叫莉塔・岡瑟・麥奎斯(Rita Gunther M

交通誤點能給PM們的啟發

之前有段時間,因為捷運板南線還沒開通,所以我每天都搭台鐵從板橋搭火車到南港去上班。 雖然現在的狀況我已經有點不太清楚了,不過在那年代火車的準點率是很有提升的空間,每個禮拜總有幾天會碰到電車延遲到站。 隨著搭乘時間久了,慢慢發現台鐵的資訊看板似乎有個小模式。 車子到底會Delay多久的資訊,很少是很早就顯示在班次表上。 通常都是車子該到的前十分鐘內,才會突然顯示這班車會延遲五分鐘。 五分鐘不多嘛,所以看到這訊息時自己都會想「沒關係,才五分鐘,那就等一下吧。」

安心感,來自帶領你的客戶跨越知識的鴻溝

這是你第三次去跟客戶做簡報了。 前兩次的簡報中,你把產品各功能一條一條的做了介紹。 本來以為這次該要談談購買數量或是討價還價等細節了。 結果沒想到這次一開始,客戶要求你再針對每個功能跟對手的產品逐項解釋差異。 但因為產品很複雜,很多功能差異一時半刻難以解釋清楚,所以這次簡報花了你極長的時間。 也因為時間拉長,你發現對方的決策主管漸漸失去了專注力 - 有人開始打盹、有人在滑手機、有人跑去接電話久久沒回來。 更糟糕的是,花了四五個小時,很顯然你完全沒說服對方,離簽約的機率看似更渺茫了… 我自己職場早期,很多案子是PM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