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疇管理

專案問題多又多,範疇過大、規格不清怎麼辦?

隨著PM解決的案子越多,交辦到手上的專案也就越來越棘手,因為主管們發現你是專案管理的箇中高手,於是那些陳年無法結束的、犧牲無數同仁的,或者負責人突然消失不見的專案,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找你來處理。在我的經驗中,多數延宕多年的專案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範疇過大或難以界定,造成後續經常性變更、專案成員缺乏共識等衍生問題,當問題一個接一個串起來的時候,想要找出根因對症下藥就變得更加困難,因為每一個環節每一項任務看起來都像是壞掉的零件一樣,卡住整個專案的運作。

善用use case及流程圖匡列專案範疇

專案執行過程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用戶或sponsor持續追加需求,導致範疇不斷變更、膨脹。變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情況是專案初期PM就無法明確定義範疇,也沒有讓團隊成員、用戶及sponsor都充分理解專案執行的邊界在哪裡,當邊界模糊,對於新增的需求自然也缺乏約束力,無法排除在專案之外。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中,雖然有定義專案初始階段的任務,包含確認專案範疇、展開WBS...等,但如何有效界定範疇、用何種圖表來呈現,就需要靠PM自己想辦法。

掌握全局的思維,起點在於多想想

若說這世界上有甚麼能讓人咬牙切齒的事情,大概莫過於幾個人興高采烈背著滿滿的罐頭上山露營,卻在辛苦到達山頂後才發現忘了帶開罐器。 我是至今還沒碰過這麼悲慘的故事。 但在多年前,某次我一個人去香港的行程中,倒是有個值得記上一筆的小事件。 當時去香港的目的是已經忘了,應該只是單純去旅遊。 但是為了那次行程,倒是早早在網路上訂好了自由行的行程、而當時因為護照過期了,還特別從台中跑上台北辦好新護照、也事先去銀行換好了港幣,特別計畫了這趟行程要好好去鏞記吃吃燒鵝。  
  • 第一頁
  • 前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