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主管成長日記】在職場上如何獲得他人信任和肯定?從心理學的「周哈里窗」來談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在職場上如何獲得他人信任和肯定?從心理學的「周哈里窗」來談

最近團隊內部出現一個令我頭疼的問題:產品經理和專案經理之間缺乏信任,他們覺得彼此都沒有盡到職責,並且還給對方添麻煩,如果要繼續協作會非常困難,只好來找我解決。

其實,就我平常對他們的了解,雙方都很認真負責的在執行工作,那為什麼會產生相互不理解的情形呢?

這個問題的主因,可以用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及哈利・英格漢(Harry Ingram)在1995年提出的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理論來解釋,即「每個人對於自我的認知」和「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的差異,會影響雙方的互動關係。若認知差異越大,則溝通的有效性就越低,當然彼此就會產生「為什麼他總是不懂我?」的想法,反而降低工作效率。

所以,今天就來介紹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的應用,它能夠幫助我們在職場上更好地促進人際溝通,將訊息或情緒正確地傳達給他人,獲得團隊的肯定和信任,形成良性互動。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

想像自己在一個屋子裡,別人想要了解關於你的訊息,就必須透過窗、由外往內看,而這扇窗依照「自己是否知道」和「他人是否知道」的信息劃分成四個象限:

A. 開放我(open self):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

就好比我是一個女生,其他人也知道我是女生,這是比較簡單直觀的例子,當然也包含你自己的行為、態度、感情、動機、想法等公開訊息,也就是你對於自己的認識和別人對你的認識達成一致,這是建立雙方信任的關鍵。

B. 盲目我(blind self):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

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盲點,你沒有意識到的自己,但是別人卻一目瞭然。

這裡說個有趣的故事。

有位演講大師的老婆在一次爭吵中,指責對方說:「你就是個愛損人的討厭鬼!」這位演講大師心裡想:「怎麼可能?我自己是學佛的,常與人為善,怎麼可能愛損人呢!」雖然表面否認,但心裡卻默默的記下了這件事。

隔了幾天,這位演講大師與朋友見面,他不禁好奇的問朋友:「你覺得我愛損人嗎?」只見這位朋友沈默了一會兒,說道:「你也別太在意這件事!其實,我們都已經習慣了!」頓時,這位演講大師臉一紅,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在演講時常開觀眾玩笑來活絡氣氛,卻沒發現這樣的說話方式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難怪被貼上「愛損人」的標籤而不自知。

要注意的是,盲目我指的不一定都是缺點,也包含你有一些良好的特質或習慣,自己沒發現,但他人卻看在眼裡。

C. 隱藏我(hidden self):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

這裡說的是隱私,不意味我們就完全保密。其實,在發揮領導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性的公開「隱私」信息,而隱私訊息可以再分成三個層次:DDS(deep dark secret)、不好意思說(礙於情面的糗事)、忘了說(知識的詛咒)。

1. DDS(deep dark secret)

即不能說的黑暗秘密,每個人都可能會有DDS,而這部分是在人際交往中不能隨便打聽的,需要給他人保留一定空間。

2. 不好意思說

比DDS好一點的是「可以說,但不好意思說」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會考驗我們的溝通情商,比如日常中你一定遇過某些同事的行為讓你有點不舒服,但你礙於情面,覺得不好意思說,最後反而悶出問題,該糾正的時候沒有講,最後雙方工作配合上很尷尬。

3. 忘了說

最有意思的是忘了說,你一定會想:「怎麼還有訊息是該說但忘了說呢?」就是你以為別人知道,就覺得沒必要說了,但其實別人根本沒明白你想傳達的信息,這有個理論叫「知識的詛咒」。

知識的詛咒在管理上特別可怕,因為我們會下意識的假設對方擁有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比如許多主管在交辦任務時會說:「這件事不要再讓我說一遍!」,這句話背後預設的就是這位下屬已經完全了解這個任務的背景、目標,還有具備實現的能力,但往往下屬是很難在一次的溝通內就完全明白怎麼一回事,最後當然做得不盡人意,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主管必須透過反覆的確認、請下屬覆述、過程中持續給予回饋等,打破這樣的認知偏差

D. 未知我(unknown self):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

就是每個人的潛能象限,通過挖掘和刻意練習,一些我們原以為不具備的能力或許是可被開發的!而對於團隊管理來說,我們必須要盡量的激發每個人的潛能,扮演好教練的角色,讓成員多去挑戰新的任務,並從中獲得成長,為團隊日後的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在了解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的四個自我象限定義後,我們要明白兩個原則:

1. 周哈里窗中的四個象限可以互相轉化。

2. 擴大「開放我」象限有助於提升個人影響力和團隊間的信任感。

因為真正有效的溝通是在「開放我」象限中進行,所以想要獲得他人的信任,就要開誠布公,擴大「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公開區,縮減那些盲目區、隱蔽區和未知區。

通過「自我揭露」與「懇請回饋」擴大公開區

再看一次周哈里窗的圖,我們可以發現鄰近「開放我」象限的是:「隱藏我」象限和「盲目我」象限,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揭露」與「懇請回饋」從這兩個象限中去擴大公開象限。

具體怎麼做呢?

1. 自我揭露:勇敢說出你的小缺點或生活經歷。

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揭露,適當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受,因為這些故事會構成更立體、真實的我們,而人們也更喜歡與這類朋友或同事交往。比如下班後約上團隊去小酌一杯,在這種非正式的輕鬆環境下,互相進行自我揭露,聊聊人生經歷,或是在公司內部有發言機會,主動站上台發表想法,都是很有效的溝通方法,更容易讓人感到可信任。

身為管理者,你也可以創造團隊自我揭露的機會,拉近你和團隊以及團隊成員間的距離,提升工作氛圍和默契。像我自己會通過不定期舉辦聚會,做工作以外的話題交流,讓大家暢所欲言,一段時間後會發現相互之間了解的更多了,有助於建立相互的信任感。

2. 懇請回饋:主動請求他人指出自己的盲點。

身邊的人就像一面鏡子,通過積極地尋求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我們可以更客觀的了解自己,避免「自我感覺良好」,雖然有時負面回饋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但這可能就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所以要學會聞過則問,甚至是聞過則喜,有人願意告訴我們看不到的盲點,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而身為領導者,尤其容易陷入盲點象限,因為礙於我們的職位較高,許多下屬不敢提醒我們犯錯誤的地方,所以我也養成了一個習慣,主動向團隊詢問建議,有時真的能夠藉此發現自己需要改進之處,就能特別去關注和調整,除了提升個人之外,也做到了以身作則的示範,激勵團隊互相尋求回饋。

最後,我們小結一下,透過自我揭露和懇請回饋,每個人的開放自我會逐漸擴大,職場上的人際溝通也會越加容易,少了很多猜忌或誤解,而身為主管的我們,更有責任要營造開放、溝通自由的組織文化,讓成員樂於分享自我,並學會適當地給予他人建議,提高團隊間的信任感,使得合作更有效率,工作成效更高!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