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小故事

跨部門合作不再頭痛!如何用「流程圖」破解「打官腔」與「打太極」?

上班族常遇到的痛點,就是「跨部門合作」。因為大家都有本位主義,所以只要遇到別部門需要配合、協助的時候,就特別麻煩。畢竟他們都有自己的首要任務和 KPI,因此常常對我們的要求冷處理,或是表面上笑嘻嘻說願意幫忙,但私底下拖拖拉拉,隨便丟個東西就交差了事。今天我來分享一個妙招,你不妨參考看看,是我以前在美國上班的時候,「被逼出來的」技能!

承擔責任感覺好痛苦,不當主管不行嗎?

我要回覆一個來自 podcast 聽眾的提問。來信內容是這樣的:我從小就是個內向的人,求學過程中舉凡需要在眾人面前發表意見或報告,都讓我非常緊張;在職場上也難逃此事,甚至不舒服的感覺更嚴重,會心悸、拉肚子、想吐、失眠。我幸運遇到看重我的主管,會把重要專案交給我負責,這同時也是晉升的機會。但我只要需要上台報告,從知道要上台報告的那一刻就開始非常不安,每天過得非常不開心直到結束報告。

好主管的可預測性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主管?這是一個重要但模糊,而且常引起爭議的問題。如果我在這裡把「好主管」定義為「能領導團隊創造長期績效的主管」,我希望你能接受。這裡的關鍵詞是「長期」和「績效」。為組織創造績效是主管的天職。有些主管很受部屬愛戴,但是團隊績效不好。以我的標準,他們就只是受歡迎的主管,但並不是好主管。

【專案管理書摘】反覆出現的麻煩問題怎麼解?知名顧問團隊「麥肯錫」的處理思維

麥肯錫團隊曾解決過這樣一個問題:某企業是一家為富豪家庭訂製高端交通工具的生產商。該企業的產品品質絕對有保證,其服務團隊也經過專門培訓機構的培訓,因此他們認為可以讓每個用戶百分百滿意。實際上,客戶的抱怨聲卻不絕於耳,甚至有用戶在訂貨過程中因為對企業不滿而違約退貨。

新任主管總不停開會刷存在感,其實更有用的做法是…

對於一個新主管,要接手一個原本已經運作很成熟的團隊,自己要如何快速掌握部門相關的資訊?其實方法很多,但我最不贊成的就是「提升會議的頻率,增加更多的會議」。

【專案管理書摘】給主管的實用建議:替團隊設定工作目標的 5 個關鍵字

領導者的一大工作,就是指出「目的」和「目標」。「目的」與「目標」聽起來很像,其實不一樣。那麼,這兩個詞彙是如何不一樣呢?工作的「目的」,指的是「『為了什麼』而工作?」也就是工作追求的最終「標的」。工作的「目標」,指的則是「『朝哪個方向』工作?」也就是指引工作方向的「標示」。

【專案管理書摘】主管必修:衡量部屬表現時該遠離的 4 大陷阱

你是否也曾用過「絕對」、「肯定是……沒錯」或「一定……」等詞彙?當口中說出這種「妄下定論」的詞彙時,就是該注意的時候了。比方說,把部屬的工作表現說成「這個絕對是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