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

《內捲效應》選摘(四):創新者引領時代,但也不能走得太快

從某種程度上說,價值前瞻就是對未來的準確預判。通過這種精準的預判,企業可以對某些未來可能需求高漲的行業提前佈局,利用超前的產品啟動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從而占據市場先機。換言之,創新者不是迎合時代,而是在創造時代。從這個角度來說,不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在享受企業創新的結果,而是企業通過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引領了我們的消費和生活習慣。

《內捲效應》選摘(三):看到人類與市場的未及之處

所謂價值前瞻,簡單來說就是想到人類前面,想到市場前面,看見人類與市場未及之處。只有你的目光足夠長遠,設計、開發出來的產品才能超乎人們的想像,給人以驚喜,讓人們產生新鮮感。只有這樣的產品,才能顛覆一個行業,讓企業擁有「反內捲」的能力。

善用use case及流程圖匡列專案範疇

專案執行過程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用戶或sponsor持續追加需求,導致範疇不斷變更、膨脹。變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情況是專案初期PM就無法明確定義範疇,也沒有讓團隊成員、用戶及sponsor都充分理解專案執行的邊界在哪裡,當邊界模糊,對於新增的需求自然也缺乏約束力,無法排除在專案之外。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中,雖然有定義專案初始階段的任務,包含確認專案範疇、展開WBS...等,但如何有效界定範疇、用何種圖表來呈現,就需要靠PM自己想辦法。

不想再被眾多需求滅頂:產品經理要如何定義需求的優先級

曾經有段時間,我常會面臨到一個尷尬的狀況:不缺需求,但是迷失在眾多需求中。覺得這個需求很緊急、那個需求也很重要,想實現的需求很多,但每次迭代的開發資源有限,不可能一次全都做完,所以,這時決定需求的優先級就變得非常關鍵,不然團隊會不知道各項事務的輕重緩急,資源和精力都無法集中在最重要的目標上。那麼該如何定義需求優先級呢?

只理解規格是不夠的!你認同自己的產品嗎?

專案管理告訴我們,只做範圍內的事情,超出範圍外的叫鍍金,但若你做的是產品,你要記得這句話適用的範圍是在當某個版本的功能與時程已經被押上,且你沒有多餘的時間多做時,要知道,對一個產品來說,功能不可能停滯下來,一定會不斷的演進,但專案則是這個產品開發過程中的一個版本階段,所以專案是有明確的範圍與時程的,但產品發展不能這樣畫地自限。

企業專案治理 初探

所以如果你打算只開一間店,我猜你的經營重點,恐怕會擺在找個有能力的廚師、找個人潮聚集的地點、想辦法壓低經營成本、好好訓練服務人員等相關事宜上。 就算你完全不會煮菜,只要願意花錢雇個有能力的大廚,你就可以把一切事情都仰賴在他身上。 不過這位廚師可忙了。 他需要設計菜單、採買食材、並在廚房實際烹飪,所有流程可能也搭配著他來設計(送菜、跑堂、點餐等)。 換句話說,他大概是整間店的靈魂人物。 有甚麼資源,都應該投資在這個角色身上,所有人都應該配合他來演出。

培養你的軟性技能

台灣的組織型態其實很有意思。 雖然以專案為主的公司所佔比例其實滿高,可是PM的權力卻普遍不高。 很多公司雖然嘗試走矩陣式的結構,可是卻多是Weak Matrix。 以至於於PM就算獲得了認證、具備充分的管理技能,往往也沒有主導整個專案走向的能力(與權力)。 也因此,除了考試或是學習硬技能以外,我們通常也會建議我們客戶的PM們該試著多學一些「軟性技能」。 可是學軟性技能,該學那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