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捲效應》選摘(一):沒有顛覆,就沒有創新

《內捲效應》選摘(一):沒有顛覆,就沒有創新

(Photo by Cristian Escobar from Unsplash 


【為什麼 Project Up 推薦這篇文章給你?】

「內捲」大致是形容文化發展到最後,產生的局限與停滯狀態。如今,這個詞不只形容文化,可能還包含了生活、工作,甚至是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以企業為例,很多經營者都了解「創新」的重要性,也都積極地朝這方面發展,但做出來的產品與行銷成果往往不如預期,因此懷疑起「創新」的方式和必要性。

《內捲效應》這本書的作者王為認為如果要「反內捲」,也就是避免市面上的產品大多品質、外觀或風格相近,嚴重缺乏多元化,導致企業惡性競爭,就要讓創新產生「顛覆」的作用。

什麼意思呢?我們摘錄了這本書關於「反內捲」六大方法其中之一的「價值前瞻」內文,讓你了解企業創新的方法。本系列共會刊登四篇摘文,在第一篇摘文中,作者先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創新」。


人到中年,隨著閱歷的豐富,我越來越覺得「熟悉」其實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力量。因為「熟悉」,我們會對很多事情失去激情與嚮往。小的時候,我會因為日食的出現而好奇心爆棚,即便被灼灼日光照得睜不開眼睛,還是會想盡辦法觀察太陽。現在,因為見得多了,所以即便是獨特的天文現象也很難引起我的好奇心,有時候相關的話題甚至都不能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對於企業來說,也存在類似的現象。為什麼很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家喻戶曉的產品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原因很簡單,相對於過去的傳統產品,現在的消費者更青睞新鮮、潮流的產品。也正因如此,現在的企業才會在產品的創新方面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剛剛推出一款新產品,就急匆匆地投入到下一輪的產品開發當中。

雖然大多數企業都在求新、求變,但市場上同質化競爭反而愈演愈烈。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呢?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經營者同思化(表達方式不同,思維模式卻雷同)、同哲化(模仿相同價值觀,永遠都在跟風),經營者對創新的錯誤認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沒有顛覆,就沒有創新

和很多經營者溝通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大家都了解創新的重要性,也都會在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加入創新的內容,而經營者對於創新這件事情的標準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認為創新就是「推陳出新」,在原有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當下潮流的因素,進而打造出新的產品。這種低成本的「創新」行為,在零售行業非常常見,比如巧克力類產品,雖然常常會推出新款,但基本上是更換一個與當下時令或者節日相關的外包裝,包裝裡面的產品,還是原來的口味。

有的人認為僅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只能稱為更新,並不是創新,真正的創新是要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升級反覆運算」。比如智慧手機廠商就非常熱衷於產品的更新反覆運算,每當出現了一種新的技術,或者新的重要零配件,手機廠商很快就會開發出搭載這些技術和配件的機型。

其實無論是「推陳出新」還是「升級反覆運算」,在當前這個時代都不是真正的創新。「推陳出新」改變的只是產品的外在表現形式,充其量只能算是「新瓶裝舊酒」;「升級反覆運算」出來的產品雖然使用了全新的技術或者配件,但依然沒有脫離時代和市場的限制,其他手機廠商同樣可以使用這些技術和配件推出類似的同質化產品。換句話說,無論是「推陳出新」還是「升級反覆運算」,都沒能真正打破行業的「內捲」。不夠獨特,怎麼能夠稱得上「新」呢?

真正的創新,在我看來,應該是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美籍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著有《經濟發展理論》〔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書)和克雷頓.克里斯汀教授(Clayton Magleby Christensen,美國哈佛大學管理學教授,著有《創新者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書)筆下,能夠打破行業規則,顛覆行業限制,打造前所未有產品的「破壞性創新」。

現在市場上,顛覆人們對某一行業的固有認知,打破行業局限的破壞性產品有很多,比如重塑了出行服務行業的網約車。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代表企業── D 平台。

過去我們想要乘坐計程車去某個地方的時候,需要在路邊等待,直到有計程車路過,我們再招手攔車。這種路邊等車的方式,看似簡單便捷,其實存在很多問題。通常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和商業區打車會比較方便,在一些相對偏僻的地段打車就比較難了。

D 平台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它將出行服務與網路結合在了一起。通過 App,使用者可以提前預約出行服務,節省路邊等待的時間。

D 平台還打破了原有的行業規則,將私家車資源整合進了出行服務的行列當中,極大地增強了平台的服務能力。雖然 D 平台自己沒有一輛計程車,但可以調動這些私家車資源,為使用者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我們現在打開 D 平台的軟體,會發現除了計程車以外,還有快車、特惠快車、專車、拼車等不同的選項。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

作為破壞性創新的產物,D 平台在切入市場的時候,就明白自己是很難被傳統出行服務行業接受的。因此D平台非常巧妙地通過減免平台服務費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計程車和私家車進駐平台,隨著服務能力的提升,使用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更重要的是,D 平台累積用戶的過程,也是教育市場的過程。用戶習慣了 D 平台帶來的便利出行體驗,自然會放棄以往在路邊打車的傳統模式,而使用者轉移到了線上,計程車自然會和平台持續合作下去。因此,雖然現在有些計程車司機吐槽 D 平台收費越來越高,但他們還是會繼續使用這個軟體,因為沒有平台的輔助,計程車也很難接到客源。

網約車是打破大眾對出行服務想像的產品,因為顛覆,所以足夠新穎,能夠吸引用戶的眼球。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我為什麼認為「破壞性創新」或者「顛覆式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在資訊爆炸的移動網路時代,消費者有無數管道去了解市場上的各種產品,他們對於產品的了解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尤其是某些產品的「發燒友」,他們對於產品的前瞻性把握,甚至要強於企業的經營人員。

對於清楚掌握產品特性、了解產品發展走向的消費者來說,「推陳出新」或者「升級反覆運算」都不足以讓他們產生驚喜的感覺,只有具備顛覆性和破壞性的全新產品,才能讓他們眼前一亮,重燃好奇心。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內捲效應》

《內捲效應》書摘一覽:

1. 《內捲效應》選摘(一):沒有顛覆,就沒有創新

2. 《內捲效應》選摘(二):打破規則,需要挑戰傳統的勇氣

3. 《內捲效應》選摘(三):看到人類與市場的未及之處

4. 《內捲效應》選摘(四):創新者引領時代,但也不能走得太快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書摘

為您送上最適合專案管理人的書籍精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