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棟辦公室的燈幾乎都熄了,只有 19 樓還燈火通明,剛升上主管的 Jennifer 還在座位上寫方案,這已經是她連續加班的第三週了。
自從升上主管後,Jennifer 原本以為有團隊可以分擔工作,沒想到自己反而越來越忙,白天要參與各種跨部門和內部會議,直到晚上才有時間思考和做策劃,讓她開始懷疑「晉升」究竟是不是對的選擇……。
其實,並不是 Jennifer 不願意交辦更多的任務給下屬,而是她擔心團隊的能力還不足,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工作?所以她凡事都想要插手,一方面出於好心,另一方面出自於不放心,結果精疲力盡,許多項目都卡在自己身上,無法往前推進。
新手主管如何避免陷入太忙的困境?
我們常說「屁股決定腦袋」,擔任什麼樣的職位,就要換種思維和做事模式。
當從執行層晉升成管理層,許多人第一個不習慣的就是「學會放手」,畢竟以往自己的功績顯赫,專業能力強,才得以被提拔,現在要不親自插手,真的很有挑戰!內心覺得有些工作不放心給下屬做,就容易陷入「明明有團隊,卻無人可用,自己越來越忙」的尷尬處境。
然而,身為管理者,我們要從「管理的本質」思考:
管理,是通過團隊拿結果,通過結果培養人。
也就是,所有的專案成績都是團隊的共同產出,而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就培養團隊的能力成長了!就像媽媽陪伴孩子學騎單車,需要刻意放手,同時,保護著他們往前,看到摔跤,持續給予指導和激勵,直到他們能熟練的飛快騎行在康莊大道上。
如此,「通過提升個體的能力,達到集體最大的成果」,這就是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
那該如何調整呢?
以下分享三個有效的方法,讓新手主管避免陷入過度負責,忙壞自己,內耗下屬的困境。
1. 明確自己的定位
工作中,有些管理者容易出現過度負責的情況。缺乏邊界感,分不清權責角色,越俎代庖,做了下屬該做的事,瞎操心卻得不到好的結果。
很多人雖然身在管理崗位,卻不知道自己的定位,總是忽略身為主管,最有價值、最主要的事情,反而在工作細節上鑽牛角尖。
例如,Jennifer 就會花大量時間改下屬方案的遣詞用句,卻忘了扮演好「資源協調者」的角色,花更多精力在爭取各種資源,幫助團隊解決眼前瓶頸。
管理者的時間花在哪裡,結果就出現在哪裡。
只有你的時間流向和最後要取得的目標成果保持一致,你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因此,你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定位,這樣才能思考到底什麼才是自己該做的事,把屬於你的管理工作做出價值。
所以,千萬別忘了,你是來帶領團隊的,不是來當文案修改大師的。
2. 界定管理職權
如果管理者這也負責,那也包辦,員工就會想:「這件事情我到底該不該做呢?我要做到什麼程度?我會不會搶了主管的風頭?」於是,團隊開始陷入內耗,無限猶豫,低效產出。
因此,管理者和下屬的職權分工一定要明確,具體分成以下三種:
① 職能職權。哪些事情是歸你管的?哪些事情歸下屬管?要劃分清楚,並且責任到人。
② 參謀職權。什麼事情需要共同決策?需要哪些人參與並提供建議?這樣你就不用在無效的會議上忙碌。
③ 直線職權。你作為上級,可以對哪些人進行直接指揮?哪些人向你匯報,由你負責?哪些人直接和下屬匯報即可?
管理職權就像是一張地圖,告訴你哪裡是你的領土,哪裡是別人的,確保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範圍,才能帶出高效團隊。
3. 勇於大膽授權
明確了職權後,管理者就要做到授權。
所謂授權,就是「將可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
有些管理者是不敢大膽用人的,即便是授權,也是含糊不清的,明明說全權給對方負責,卻又常插手干預,導致最後專案沒有主要決策方,溝通效率大打折扣。
所以,我們要清楚的知道下屬的優劣勢,在下屬專業、擅長的地方,大膽授權,把權力下放,只要不涉及底線和未造成不可承受的風險,就放手給團隊去做。
有些管理者總是擔心授權後會失去控制,但真正的領導者知道,授權不僅能讓下屬成長,還能讓他們在職責範圍內大展拳腳,發揮他們的才智和創意。所以,不要害怕授權,這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智慧。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管理哲學是:「如何讓自己越來越準時下班?」,這並不是代表我偷懶,而是代表我將花更多時間思考,怎麼讓團隊成長到可以獨當一面?我如何忍住不出手,只在關鍵任務上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因為,我知道,即使管理者再拼命,能力再強,一個人拿 80% 的團隊業績,也做不到整個團隊本應達到的更大成績,從一個人努力,到帶領一群人努力,陪伴下屬成長,是需要刻意練習的!
期待每位管理者最後也能「越來越閒」!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