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天下雜誌出版了一本專案管理的新書,書名就是文章標題。有天接到天下出版部小姐的邀請,希望我們試閱並發表書評,我想既然閱讀與寫作原本就是常在做的事,加上這本原文書名還挺有趣的(雖然跟中文書名搭不上邊,但我理解啦,講專案的書翻成「商業零浪費」很怪吧!)所以就欣然答應了。
沒幾天,一疊A4紙影印的書稿就寄來了。我還上博客來查了一下,真的沒有這本書耶!拿到還沒出版的書稿也算是一次新奇的體驗。(當你看到本文時此書已正式出版!)
花了幾天看完這本書後,第一個感想是,這個作者應該是挺有料的,尤其是在專案管理的實務層面。後來小查了一下,發現作者Fergus O’Connell也是從事管理諮詢的相關工作,他創立過一套專案管理的流程,成功運用於2003年的特殊奧運專案。可能是職業病吧,近年來市面上專案管理書一本一本出,我如果看到多少都會拿起來來翻翻,個人認為其中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書籍著重在理論的堆砌,相對較缺乏實務的內涵,至少這位作者不會有這個問題。
如果你是個PMP,或者你讀過PMBOK,這本書絕大多數的內容你都不陌生,但它還是值得一讀。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內容組織架構不同;二是敘述方式易讀得多。
整本書的架構是以「組織內的7種浪費」為主幹,並且依序說明其成因,以及建議的解決方式。這七種浪費分別是:
1. 在不同專案間調動人力,或換人處理專案衍生的浪費
2. 缺乏適當規劃所造成的浪費
3. 經常「救火」所衍生的浪費
4. 超時加班導致的浪費
5. 當專案變調或取消產生的浪費
6. 團隊士氣低落導致的浪費
7. 多工造成的浪費
在台灣做專案的人,看到這幾點多半會點頭如搗蒜吧(尤其是第4點)!但是這本書可是老外寫的喔,正如我常在課堂上說的,台灣沒想像的那麼差,外國也沒想像的那麼好,重點是管理者有沒有體認到自己的問題,以及有沒有心想要改變罷了!
關於上面七個浪費,作者認為所有組織多少都會遇到,尤其是組織的頭頭,是所謂的JFDI型領導人(當員工執行遇到困難總回答Just F**king Do It的人),這些問題又會更明顯。看到這裡,送老闆的生日禮物是不是有譜了?記得幫他用螢光筆畫起來,這段在第41頁!
整本書我最有感觸的一段,是作者分析了以上七種浪費的根本成因,共有五項:
1. 管理者漠視「供需本質」
2. 多工並進的負面效應
3. 不了解工作量(Work)與工時(Duration)的差別
4. 我們不再打仗
5. 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做事
以上幾點這裡就不一一解釋,我比較想強調的是,專案做不好,十有八九還是要歸結到組織流程這議題上的。相信員工取得PMP證照專案就會一路順暢,就等於相信所有駕駛都持有駕照就從此就不會有交通問題一樣,都是好傻好天真!所以上面這五個成因,基本上1235都和制度面息息相關,不到那個層級的人恐怕也難以著墨,但我也得說,第4點「我們不再打仗」,卻是值得我們「個人」深思的問題,我也想藉由此文章表達我的看法。
作者提到,以前的軍隊在面臨艱困且預期會傷亡慘重的任務(如攻堅、暗殺)時,會組成所謂的「敢死隊」。挑選隊員時,我們想像大家多半會左閃右躲,希望老天保佑自己不要被挑到。但很多時候情況正好相反,因為參與敢死隊任務的人,只要大難不死,往後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很多軍校畢業的年輕軍官,還深怕自己沒有實戰經驗,可說是搶破頭要擔任敢死隊的一員。
我認為,選擇做專案這條路,某種程度也必須帶點「敢死隊」的精神。專案工作和企業其他例行性的工作相比,原本就充滿著不確定性,但既然成了案,就表示有非做不可的原因!如果沒有抱持著勇於挑戰,追求成長的熱情,最好還是找個安穩的職位做做就好。否則就像怕死的人卻從軍打仗一樣,豈不是每天都過得苦不堪言?但凡事有失必有得,在企業中願意主動承擔責任的人,後市多半是看漲的,我自己就看過幾位前輩主動承接大家都不看好,但基於某種原因公司卻非做不可的專案,後來專案確實沒能成功,但當事人因為勇於承擔,同時累積了關鍵的經驗,不但沒被懲處,反而被拔擢的例子。
本書讀完之後,我的感想是,如果你曾經讀過PMBOK,現在偶而想要複習一下重點卻實在提不起勁拿起那本「天書」,倒是不妨考慮這本,它幫助你以不同的角度,較輕鬆的節奏來重溫專案管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果,你對專案管理有點興趣或好奇,卻從沒看過或難以理解PMBOK,也不妨看看這本書,了解一下專案管理到底是是麼玩意?它究竟是處理什麼樣的問題?等看過了再報名「敢死隊」也不遲!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