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一場有效率且讓老闆滿意的會議?

如何開一場有效率且讓老闆滿意的會議?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在多數Podcast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Spotify)都可以找到!


前幾天,我在提問信箱看到一個問題,有個夥伴詢問:「該怎麼跟老闆開一場有效率,而且讓老闆滿意的會議?」這問題其實蠻有趣的,加上我想應該不少人有類似的困擾,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就想來聊聊「開會」這回事。

在我看來,大部分人其實是不喜歡開會的,而老闆通常行程滿檔,有很高的機會更不喜歡。也因此,如果你想跟老闆開一場有效率、且讓他滿意的會,我首先會建議把握兩個大原則。第一,是快速精準地講到重點,盡量縮短會議時間。第二,是掌握老闆習慣接收訊息的方式。

所謂「縮短會議時間」,概念並不是原本預約一小時的會議室,現在改預約半小時,而是全盤調整開會方式,更有效率地達成會議目標。

想做到這樣的調整,仰賴你平時對於老闆接收訊息習慣的觀察。比方說,你發現老闆開會時習慣看投影片,那你就盡量把報告內容整理成清楚的投影片,方便他掌握資訊;或你發現比起細節,老闆更傾向聽重點就好,那你的報告就以關鍵資訊為主,至於細節則作為補充,以免老闆聽得吃力又抓不到重點。

當你能掌握老闆接收訊息的習慣,並且在報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整個開會過程的效率就有機會大大提高!

雖然對於每個老闆究竟習慣什麼樣的會議模式,我很難給出一個一體適用的答案,不過我自己作為管理者,倒想接著談談我對「高效率會議」的看法和建議。不只基層員工可以參考,對於一些不確定該怎麼開會的管理者來說,我想也有幫助!

首先,一律從「結論」報告起。

前面有提到,我們必須先掌握老闆接收資訊的習慣,再來決定會議上怎麼報告。不過這畢竟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做到,在還沒搞清楚老闆的習慣前,我自己一律採取相對安全的做法,也就是「先從結論講起,接著再展開細節」。

以這樣的架構來報告,可以幫助老闆快速掌握重點。接著你再補充細節,比方說你如何得出這個結論、有什麼資料佐證,或針對老闆的追問來回覆,那麼整個報告就清楚了,理解上也省力。

理解上比較吃力的報告,是那種內容包山包海,報告者又偏要一一念出的。我就碰過有應徵者來面試,雖然精心準備了數十張投影片,把一件事的來龍去脈講得鉅細靡遺,但我聽了好久,始終聽不出重點是什麼。他講得累,我也聽得一知半解。最後我對這個人的印象,並不是認真積極,而是「表達上沒甚麼邏輯」。這樣辛苦老半天最後卻事倍功半,不是就很可惜嗎?

有的人可能會問,那該怎麼判斷老闆是不是覺得我表達缺乏邏輯呢?有個指標是,只要老闆不斷叫你「下一頁」,或是問你「所以重點是什麼?」那就代表目前的內容不是他真正在意的,也沒有讓他覺得重要。下一次,你即可以根據這些反應篩選什麼內容要報告、什麼該拿掉。能精準理解聽眾想知道什麼,會議才真的是把時間用在刀口上!

關於開會,我的第二個建議是,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再去找老闆開會,不要出「申論題」讓老闆想。

員工沒整理好想法就找老闆幫忙,這是老闆很高機率會生氣的一種會議類型。舉例來說,如果同仁找我開會,一來就只說:「Joe,我最近工作上卡關了,你可以幫我嗎?」這種狀況下我會很生氣。

在我看來,求助當然沒問題,只是你必須講清楚哪裡卡關、為何卡關、要老闆怎麼幫你,這會議才會有意義。畢竟員工是第一線執行業務的人,很多時候搞不好比老闆都專業,如果員工都講不清楚問題出在哪、可以怎麼解,老闆怎麼會知道呢?

以這個情境而言,如果我是那個想求助的員工,更合適的說法會是這樣:「老闆,我推測我工作上會卡關,是因為不太熟悉某種軟體的操作(原因),如果公司覺得值得投資學費來學習,我找了兩門合適的課程可以報名;如果公司覺得不必投資在這方面的學習,我也找好兩個可靠的外包團隊(解法選項)。」

比起光丟出問題要老闆給答案,這種事前有做功課、讓老闆明確知道他該做出哪些裁決的會議,才比較有效率,也比較不會惹惱老闆。

關於會議的第三個建議是,會議越少越好。這認知對經營者而言尤其甕重要。

我所謂減少會議,背後的考量是要「避免重工」。我們都知道,開會占用的不只是實際討論所需的開會時間,還有做會前準備的時間。以開一場公司裡常見的進度會議來說,員工會前要花時間整理資料,甚至有時要編輯成固定格式的文件,接著在會議上還要把同樣的內容再念一次,這其實造成很大程度的重工。

我理解有些老闆因為工作實在忙碌,於是想說每周固定一個時段來聽員工報告進度,好來掌握業務全貌。但實際上,如果一個專案真的重要,作為老闆必定會每天主動關心,而非只是等員工來匯報進度。這種專案本來就不該等每週固定時間匯報。至於如果不是這麼重要的,老闆未必想知道細節的,定期開會的必要性其實也不高。也因此,與其要員工花時間準備報告跟開會,還不如做成集中的進度儀表板或是重大問題的看版。老闆有必要時,自己去了解或看書面的整理,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找專案負責人來提問。這樣也更能兼顧專案推進的即時性,也不會把問題拖到開會討論而錯失即時性。

仰賴進度會議對老闆而言還有另一個缺點,那就是在會議上才靠著直覺快速做決策,會拉高經營上的風險。

我認為作為老闆,與其每周空一段時間聽員工報告,然後快速決定各種事情,還不如每周保留一段時間給自己,專注地思考下一步怎麼走,有問題再找大家討論就好。這樣不僅能提升決策品質,員工也可以花更少時間開會,把工作做好,這才能走入正向循環!

至於其他類型的會議,比方說大家一起來腦力激盪的會議,或者做最終決策的會議,倒還是有開的必要。只不過這類會議需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所有與會者在開會前務必先做好準備,把想法帶到會議上討論。如果大多數人都沒準備,想說「會議上隨機應變」,那這整個會議很可能就會變得浪費時間、毫無實益。

在團隊工作中,總有些時候我們需要透過會議來同步認知和凝聚共識,但也有些時候,會議並不真的那麼必要。希望這次的分享能幫助你對「會議」有更清楚的認知,在工作上更有效率地運用會議時間!

 

內容口述 / 張國洋;整理 / 鐘敏瑜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