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小故事

用「做了什麼清單」翻轉待辦清單,克服拖延症

大多數待辦清單工具的設計,都是「消去法」。我們消去愈多,代表生產力愈高。但偏偏要做的事情永遠消去不完。 如果試試看「累積法」呢?把每天的待辦清單,翻轉成「做了什麼清單」。不是消去要做的事情,而是記錄剛剛做了什麼。 

【新手主管成長日記】如果對下屬的壞習慣感到不滿,我該怎麼溝通?

想像一個情景:早上你剛到公司,正坐下來打開電腦沒多久,突然收到一則公司發來的消息,上面寫著「A 本月已累積1次考勤異常,請關注。」接著每隔幾天,你就會收到同樣的通知,唯一不同的是累積的數字越來越多,而你也早已經提醒過該名下屬,而且,嚴格來說,他其實每次遲到都不超過五分鐘,就是習慣壓線打卡而已,此時,你會怎麼做?

從《西方極樂園》看敏捷:生物突變VS.組織變革

生物的演化,的確是靠基因複製時發生「錯誤」,誤打誤撞所造成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因突變」。然而,未必每一種突變都是好的。透過物競天擇的自然機制,適合當下環境者就會生存下來,不適合的就會被淘汰。Ford 博士的這句話讓我聯想到,「組織為什麼會想要變革」的這個議題,頗為有趣。

OKR到底該不該跟績效掛勾?

上回在開「目標與團隊績效管理」說明會的時候,有一家企業的HR代表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我們公司每年都有調薪和績效獎金,書上都說,OKR不建議和績效掛勾,我們公司正在導入了OKR,那麼調薪和績效獎金,以後要依據什麼發放?」

【新手主管成長日記】當團隊成員被投訴了怎麼辦?學會3步驟,搞定跨部門衝突

剛到中國大陸工作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投訴」這個詞非常具有殺傷力,不管是遇到什麼不公的事,只要說出:「我要和政府監管單位投訴!」對方態度就會立刻180度大轉變,馬上處理好問題。 而在職場,「投訴」也屢見不鮮,不過因為沒有公權力的色彩,所以相對還比較和平一些。

用OKR來時間管理:改良式OKR目標管理,把力氣花在最值得的事情上!

自從出了社會以後,時間過的出乎意料的快,學生時期總覺得有很多時間能夠安排,還希望趕快成為大人有更多的主控權,但進入社會後,日子好像幾乎被工作填滿,而那些新年下定決心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學的東西、想要達成的目標,到了年底依舊還是沒有任何進展,感覺生活「充實忙碌」,但實際上,卻還停留在原點,不免感到挫折和焦慮。

人人都是專案成功的要角:新冠病毒防疫談專案管理

2002年冬天至2003年夏天之間,台灣經歷了SARS事件,當時確診病例346人、死亡73人,死亡率高達21%。17年後的2019年至2020之間,湖北省武漢市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截至2020年2月,台灣吸取當年SARS的經驗並充分展現專業,將疫情控制在約二十人確診的狀態,而這場防疫的戰爭,人人都是影響成敗的要角,我們也可以從專案管理的角度,來看看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