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llen是名稱職的技術專家,一路從工程師爬到經理的位置,在公司及老板心目中是個不可多得的一把手。Allen除了在技術領域專精之外,人際關係更是圓融…真的是前途一片看好。
某日,Allen向筆者提及:公司將安排他接任產品管理部門,負責公司未來的新產品開發,並直接report給CEO。筆者第一個反應就是向Allen說聲:恭喜你升官了。不過,Allen看起來並不是很開心,眉頭深鎖,似乎在擔心新職位的事……
起初筆者以為Allen是擔心原有的優勢(如:技術一把手)會因為部門轉調後「光環盡失」…,難免會有些躊躇。經過細談之後,筆者才發現,原來Allen所擔心的其實是對於新職位(產品管理部主管)所需要的知識(如:市場、產業…等)有所欠缺而擔心無法勝任,可能會讓老板們失望。總結Allen的問題,就是一句話:
「產品經理該如何具備Business Sense(商業知識)?」。
以筆者之見,須先具備以下五大原則:
1. 了解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就相當於公司的外衣,外衣的美醜好壞雖然並不一定與內涵相符,但卻是第一眼印象。財務報表是公司營運狀況及經營結果的產物,公司過往可以在財務報表上明確表達,要瞭解一家公司的體質是否良好,閱讀財務報表是直接且迅速的方法。
此外,對產品經理來說,財務報表上的一些專業術語,如:Revenue(營收)、Cost of Goods Sold(銷貨成本)、Gross Margin(毛利)、Accounts Payable(應付帳款)、Accounts Receivable(應收帳款)、Debt(負債)、Assets(資產)、Net Profit(淨利)…等,也是必須要花時間去理解的。
對應到新產品開發流程上,如果產品經理能具備MBA相關知識,在產品的財務分析上就能更精確的掌握數字,更能有效規避風險。
2. 了解公司的願景使命與策略
產品策略的形成與公司的願景(Vision)、使命(Mission)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簡單來說,願景就是該公司成立的宗旨目的,或者就是創辦人的偉大夢想;而使命則是要如何完成這個夢想的執行計畫。
然而,多數公司在自家網站上,並未揭露其願景與使命,這就表示:外部投資大眾無法一窺究竟公司的經營方向,可能連內部同仁也不清楚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筆者不禁試問:公司的產品策略是如何產生的呢?要如何確保新產品開發是屬於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呢?是否有偏離軌道呢?
3. 了解產業趨勢發展
對於產業趨勢的發展(如:新技術)經常是成就偉大產品的關鍵所在。對產品經理來說,「目前所屬的產業出現哪些問題?商業模式有哪些?作業流程又是如何?…等」都是必須去熟識的。唯有如此,方能針對產業面的使用者需求,做出市場區隔,創造出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
4. 了解如何對業務產生貢獻
雖然說公司業績的貢獻有絕大部分是由業務單位所產生的,如果產品本身有優勢,問題也不多的話,對銷售來說是「事半功倍」;反之,產品若是「me too」缺乏獨特性、bugs也多,對銷售來說就變成是「事倍功半」,肯定影響到公司整體業績。
產品經理必須花些時間去了解整個銷售循環(sales cycle),以便在最佳時機點協助業務人員成交案例。以公開標案為例:業務人員在與顧客接觸談需求時,產品經理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想辦法spec-in;當業務人員獲悉標案公告之後,產品經理須協助業務人員完成RFP(Request for Proposal)及RFQ(Request for Quotation)……等;之後的開標動作,也必須協同參與;得標之後的履約過程,產品經理更是要隨時掌握產品安裝、運行及驗收的所有情況。
5. 了解產品生命周期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理論,任何一種產品早晚都有被淘汰、下市之時,產品的改朝換代是客觀的規律。產品經理若能多加瞭解和掌握這個規律,適時進行產品更迭,就能在高度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導權,反之,將有可能造成企業無法彌補的損失。
一個具有Business Sense的產品經理除了是公司內部和市場需求之間的「橋樑」:針對市場提供最適切的產品,並為公司創造最大的利益;此外,還必須扮演好公司與市場間資訊傳遞的「聯絡員」、公司決策者的「分析員」,以及市場銷售的「指導員」。
作者|Gary Hsia
服務於IT資訊產業至今將近二十年,有豐富的管理實務經驗,不僅歷練過不同的職務類別,也曾外派至海外公司,期間協助公司轉虧為盈,之後順利出售給新公司。對於電子商務網站之經營規畫有濃厚的興趣及實務經驗,目前從事經營顧問服務領域。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