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軟體產品的迷思
多數以軟體創業的人,在開發產品前的重點會擺在「發想 Idea」與「找尋有能力實作產品的夥伴」上,但對產品實際上市到底能有多少營收與利潤,往往只有美好的想像,甚至很多人對於軟體產品成功的定義是「擁有很多使用者」,這跟電影「叫好不叫座」一樣充滿了矛盾。軟體創業像是製作美夢泡泡,而泡泡要能持續存在的關鍵,其實是產品到底「能不能賺錢」!這論點乍聽之下充滿銅臭味,但卻是最重要的事情。
- 產品有沒有人用跟能不能賺錢是兩回事
現在軟體產品競爭非常激烈,許多開發者會用「免費模式」來吸引前期使用者,等到有一定的使用者數量後,再來發想獲利的方法,不過多數的例子告訴我們,這樣是很危險的。我們可以看到 Evernote 在全球有 1.5 億個用戶,但無法將其轉變成付費客戶,因而慢慢步入死亡;除此以外,廣大的 App 市場當中,有 6 成以上的 App 產品收入是 0 元,若再把開發成本加上去,8 成以上的產品都是虧損的,其中不乏非常受歡迎的產品,例如擁有 1,500 萬次下載次數的新創 App 公司 Everything.me,也是因為找不到獲利模式,而宣布倒閉。
在路邊發送免費的麵包(或是用低於營運的價格試賣),就算一下就被搶光了,也不代表之後開店營運就會有人買,因為使用者願意使用與願意付錢使用,這兩者的差異非常大。
- 讓我曾經沮喪的一個創業比賽
與大家分享,讓我最沮喪但也收穫最多的一場創業比賽。以下節錄在複賽的時候,最後一位評審,為投顧公司總經理與我的對話,還有我內心的 OS:
投顧總經理:你們開始賺錢了嗎?
我(心想):比賽的主旨是針對有潛力的創意,輔助其商品化與事業化,既然產品還沒開發,怎麼可能開始賺錢?
我(回答):我們團隊的成員各個都有業界多年的經歷與優秀的成績,而且擁有不同領域的專長,所以我們不需要負擔開發成本(發展軟體很大的成本都落在人事費),縱使現在還沒賺錢,我們也不會有太多的支出。
投顧總經理:所以你們還沒開始賺錢!那能跟我保證未來一定能夠賺錢嗎?
我(心想):誰能夠在軟體產品還沒開發出來之前,就保證一定能夠賺錢?
我(回答):我們的 Idea 經過市場調查,很多人都願意成為初期使用者,甚至期待產品快點發展出來,所有接觸到我們產品的人,都非常看好我們。
投顧總經理:所以這個東西到現在還不知道能不能賺錢,我想你們應該好好考慮你們適不適合創業!
當下我給評審鞠躬,謝謝他們的指教,但其實心中還真有點不服氣,因為在一個主旨為針對有潛力的創意,輔助其商品化與事業化的比賽中,我們竟然輸在「現在還沒開始賺錢」,這不是很扯嗎?再說,要是產品已經開始賺錢,或是現在就能肯定未來產品能夠賺錢,那我們幹嘛來參加這個比賽!
- 開飲料店日賺 1,500 元!讓我覺醒的一個事件
比賽過了幾個星期後,漸漸淡忘當初參賽的不快,剛好在 Facebook 上看到朋友準備開飲料店,因此關心問候了一下,而他的回覆當下卻讓我整個人有如觸電一般,他說:「飲料店扣除成本,一天絕對可以賺 1,500 元以上」,讓我回想起了先前比賽中投顧總經理對我們團隊的質疑!但飲料店都還沒開,怎麼能肯定一天會有這樣的收入?繼續往下深問,才了解到他在開店之前,就在家裡製作一些簡單的飲料在賣了,外送也自己來,會開店是因為附近已經爭取到固定的客源,有基本的收入保證,若再加上店面經過行人的購買,計算後才肯定一天有 1,500 元以上的收入。
這時我才覺醒,其他行業的人都會在創業之前就「算盡成本」,然後確定有「收入利基」才會創業,但是怎麼在發展軟體上,這樣的基本概念卻常讓人忽略!是因為開發軟體的技術難度較高嗎?還是因為開發軟體的不確定因素較多?不管如何,在發展軟體上,的確很多人都會把「收入利基」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往後挪。
-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始計》
接下來的日子,我了解到,不管自己的理想有多偉大,能夠幫助多少人,若沒辦法確認未來能夠賺錢,一切都是空談;而且創業向來也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家人的諒解與支持、夥伴的友情相挺、家庭的支出、兒女的未來.. 等,都是沉重的負擔,我承受不了太多次的失敗,不該隨意而為。
因此我反覆思考著過去曾經開發過的系統,甚至是別人的系統,思考我能不能在創業之前,甚至是開發產品之前,就能夠驗證我的 Idea 是對的、我提供的系統或是服務符合市場需求、而且我要能確認在未來創業後,「一定」可以賺錢!
在我把重心擺在「產品能不能賺錢」之後,我發現其實我所開發過的系統,都可以將核心的概念抽取出來,先以「人工」或是其他方式在市場上嘗試向使用者或是合作夥伴提供服務並收取費用,以驗證產品的可經營性。曾經有朋友想要開發手機當熱點,也就是分享頻寬功能的 App,我建議他不要急著開發產品,先實際去麥當勞開啟手機的熱點功能試試看,結果他隔天即刻打消開發 App 的念頭,因為他開自己的 iPhone 當熱點後,除了電力急速下降以外,手機還一直當機,這樣的產品怎麼能說服別人使用?
此外,若在開發產品之前,就能與使用者收費,便可以在早期知道 Idea 是否可行,也會毫不費力的知道使用者「在乎的」跟「抱怨的」是什麼,用以做為後續系統開發的最重要考量。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由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所出版的「2012 台灣創業投資年鑑」中提到,台灣早期投資總案件數由 2000 年的 687 件跌到 2011 年只剩下 57 件,連一成都不到!其中在種子期就獲得投資的公司,也由 125 件跌到剩下寥寥無幾的 19 件,這個「趨勢」顯現出台灣的投資人 / 公司越來越不喜歡投資「還沒有開始賺錢的公司」。以前我常常會抱怨政府或是投資人 /公司的眼光很狹隘、台灣的創業環境比不上國外.. 等。
但現在我會反問自己:我有辦法「經營一個事業,而不致負債虧損」嗎?甚至是我要開發的產品能「肯定獲利」嗎?如果沒有,我要拿什麼出去找夥伴跟投資人?我憑甚麼創業?
確認「收入利基」是所有行業創業的重點!如果無法「事先」成立,其他面向再怎麼完備也沒有說服力,也許市儈,但這是所有創業人跟軟體開發工程師一定會遇到最大且最嚴肅的問題。
作者:江俊志 Gene
文章出處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原文連結 : 其他行業都會在創業前就「算盡成本」,那為何軟體創業大家都不談獲利?
圖片出處:https://unsplash.com/photos/unRkg2jH1j0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