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某社團看到一則貼文,大意是說:今年是他在公司的第四年,到了年底又要打考績的時間。
主管告訴他:「因為前三年你的考績都是甲,所以今年輪到你當乙了,這不是來徵求同意,而是單位慣例如此」。
這位貼文者感到非常失望,因為他自認為自己工作盡心盡力,如期完成任務,反觀其他同事上班打混摸魚,他感到內心非常不平。
於是,他想跟主管委婉表達不滿,希望眾網友能給他一點建議。
其實這種情況,在業界並不是特例,特別是「某些單位」根本就是普眾默契。用「績效管理」的正統眼光來看,這中間當然有很多值得討論的議題,認真寫下來可能可以連載個專欄,像是:
1. KPI 或目標隨便敷衍交差,訂一些很難量測的項目
像是:溝通協調能力、跨部門協作能力、衝突處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如果沒有明確的行為事例、或成果導向的設計來做客觀的評估基礎,自評時,到底誰會認為自己的溝通協調、問題解決問題很爛?
換句話說,當沒有一把尺可以量測,大家只能各憑感覺、自由心證。謙虛的朋友可能會給自己中間的分數(比如滿分五分,給自己三分)、而比較自信的朋友可能會給自己滿分。這完全不能怪員工,因為他們回憶這段時間的工作,誰的工作不需要溝通?誰的工作沒有問題要解決?
況且過程中主管也沒跟我說這樣對或不對,好或不好(這部份下一點會談)自然到了主管這一關,真的打考績時,無法講出具體個體差異,無法分出高低,可能會選擇消極的迴避,就會避免績效面談、採用本例中的「輪流」法、甚至是「平均分配法」,因為這樣省時又省心。
只是這麼做,常常深深地傷害了許多自許甚深、優秀努力員工的心。
2. 主管誤會了「績效評核」的真正意義
誤以為這件事情的高潮在「打分給考績」的當下,所以平時發現員工做壞了、做錯了,主管自己害怕當壞人,不敢(或懶得)指導協助修正,而是等到給分數時,給他一個爛分數,這對員工來說,就是黑箱。沒有一個黑箱可以養出信任基礎。因此做錯的繼續錯、做對的得不到肯定,大家看在眼裡,優秀的人才就決定離開,留下的慢慢也變成決定和大家一起繼續沈淪。最後,主管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時候,自然也無法客觀分出績效。
我每次在課程中,都拼命呼籲這件事:其實,績效管理的高潮,絕對不是在最後給考績的時候,它真正的價值,是在平時的部屬培育!
其實以上那些問題,全都有解,只要找到正派的顧問或有經驗的講師,都可以提供正確的建議、方法或認知。但我們難以撼動的,往往是在具有決策能力圈子裏的「共利結構」下,那些不成文的文化、和潛規則。況且,別的部門主管都這樣做,我也應該要「從善如流(X)」,不然被以為不合群怎麼辦?
很多人以為績效問題的改善關鍵,是高階的決心,其實我認為更多是人心,老闆也是人,也有他的策略和佈局上的考量!比如說,上面提到的 1 ,我們以為目標模糊不清,是能力或認知的問題。但或許大家沒想過,這可能是刻意的結果。因為只有模糊,才有操作的空間。
如果每個部份都100%公正客觀,那要如何讓能力並不是拔尖的特定人被安置在組織需要的位置,或鞏固某些群體的利益。
長點心眼就會發現,輪流制的潛規則中,其實被輪流的多半是一群固定的人,而絕對有人不需要輪流(比如:誰誰誰的接班人、某某某的條仔咖……),只是我們多半先被強大的挫折感衝擊,而來不及看清楚而已。
所以,我完全不會想建議這位朋友學習什麼委婉的技巧去跟主管抗議,因為這種情況他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更何況那些安靜離職,躺平等著輪到績效甲的同事們,也絕對不會支持他,可能還會集體躲在暗處裡,等著笑他,或是想辦法弄他,不希望他破壞這個原本可以輕鬆過日子的共利結構。
當我們選擇了這家屋簷,又還沒有足夠影響能力的時候,所能做的就是接受這樣的遊戲規則,或者讓自己變得很厲害,厲害到足以躋身不用輪流的那群人,甚至讓自己努力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但那群不用輪流的厲害人,若從組織的潛規則中得到利多,也必須對組織付出相對等甚至更高的代價,請評估看看:那樣的代價是你想要的嗎?是你願意做的嗎?是你甘願犧牲某些東西的嗎?這就是真真切切職場的現實。看到這,先別感到絕望。幸而,你還有第三個選擇,我知道還有非常多優秀的企業,盡可能的用人唯才,努力在績效機制上持續精進和改善。
動搖不了遊戲規則的時候,除了接受,你還可以選擇換一個你覺得可以接受的屋簷,至於,會不會掉入另外的坑?不一定。但至少,知道自己擁有選擇權力,就容易快樂。況且你已經知道績效制度是你非常在意的底線,像是輪流制、平均制的考核潛規則,是你絕對無法接受的部份,那麼,在下一次選擇屋簷時,不如把它納入你的評估條件之一:或許你可以問問在那間公司工作中的朋友,他們的績效評核制度是怎樣的?也可以坦然問問面試的主管,他們如何區分出績效的高低的標準。
沒有完美的公司,至於其他沒那麼在意的部份,學著接受和共處就好了。
最後,有空就練練肩膀,因為當你有一天成為了主管,在各種潛規則中,你才能更無畏地,替你的團隊做出更多的承擔。
本文轉貼自:李君婷老師臉書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