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只要提到「時間管理」,Esor 就是我心目中最適合來分享這個主題的人。因為他是一直處在斜槓工作者的狀態,同時擁有一個正職工作,但同時經營著「電腦玩物」部落格的寫作。他說過去這二、三十年來,他也經常困擾於外在環境與時間改變,該如何重新找回適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與習慣。
我覺得《時間管理的 30 道難題》這本書裡面,就像提供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百寶箱」,任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使用的方式。背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作者 Esor 提供了很多他「實際用過」、非常實用且貼近人性的小技巧。Esor 把他花費多年累積的實戰經驗與智慧總結,透過他平常在部落格分享時那種「平易近人」的口吻,不藏私地全部分享出來。
像是我就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三層待辦清單法」,現在也已經落實在我的日常生活當中。另外,書中也提到「面對拖延習慣」的時候,可以透過保持「持續準備的心態」,來讓自己在較低壓力的情況下,慢慢推進進度。書中很多技巧都讓我獲益良多,也更理解到時間管理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為自己或他人「創造價值」,而不是只是為了完成事項而完成事項。
以下就是瓦基訪談 Esor 時談到的重點,你也可以前往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EP.305」收聽這集完整訪談。
時間管理是一道難題
「寫這本書之前,Esor 在時間管理上遇過哪些挑戰或難題?」
Esor 回答,他遇過太多時間管理上的「地雷」,所以才要寫這本書。他認為最大的雷是「自己」,過去只想跟自己的拖延對抗,沒想過要跟它和平共處。比如早年為了寫部落格文章,曾犧牲睡眠熬夜;後來為養成早起習慣,結果發現又影響了睡眠品質;然後他又試圖利用通勤時間寫作。後來小孩子漸漸長大,他為了提高照顧家庭的比重,也隨之調整了投入於部落格寫作的時間。
因此,Esor 表示常常會因為外在時間環境改變,陷入習慣被打亂的困境。他認為過去過於苛刻自己,想強迫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好習慣。現在他反而發現,應該正視自己的弱點與個性,與它和平共處,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流程。
目標設定是時間管理的第一步
「Esor 為何在書中強調,目標設定是時間管理最關鍵的第一步?」
Esor 認為時間管理的終極目的不是完成事情,而是在過程中為自己或他人創造價值。他分享,過去只專注在時間表和待辦事項上,現在認為應該定義每件事的目的與價值。
他舉例說明,工作上被交辦製作簡報,他會先確認簡報的目的與對象,考慮這份簡報是要給誰看、要達成什麼目的,才能提供符合預期的成果。
有清晰的目標會增加動力,因為你知道自己在為誰、為什麼目的去做這件事。同時,明確目標也可以幫助聚焦在最精準有效的行動上。否则很容易陷入盲目的「做為做」,完成許多任務卻沒有產生真正的價值。
Esor 認為時間管理的重點不該只是要有一個很棒的時間表和待辦清單,而應該在意每一件事情要創造什麼樣的價值。所以他才強調,目標設定是時間管理中最重要和關鍵的第一步。
面對學生最常見的時間管理誤解
「Esor 教過的學生當中,最常提出哪些時間管理的誤解?」
Esor 分享,第一個常見誤解是「把行動當成目標」。像是為了當一個好學生,就模仿別人的行動,但沒有思考自己的目標。舉例來說,別人閱讀,我也要閱讀;別人早起運動,我也要早起運動。但其實應該停下來思考,我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我運動的目的是什麼?不應該只是為了效仿而去做。
第二個誤解是「完美主義」,想把計畫一次完成,若無法 100% 達成就覺得是失敗。例如計畫早上六點起床運動,結果六點 二十起床,就覺得今天的運動計畫完全失敗。他認為應保持彈性,隨時調整計畫,不必太苛求完美。
第三個誤解是「過於依賴獎勵誘因」,例如要獎勵自己一頓大餐,才能持之以恆地運動等等。但他認為最強大的動力仍應該來自目標本身的價值,而不是外在的獎賞。
Esor 希望透過課程修正學生對時間管理的這些常見誤解,從目標和個人價值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如何面對總是拖延的壞習慣
「Esor 如何面對拖延習慣?有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Esor 表示,他也是個極易拖延的人。他現在的方法是,允許自己拖延,但要持續準備。
舉例來說,Esor 經常會拖到截止日前才正式開始撰寫文章,但是在過程中他會先收集靈感和資料,讓文章已經完成 50-60% 了。
Esor 建議面對拖延時,可以給自己一個「持續準備」的心態,但不要完全停滯,也不需要刻意強迫自己馬上排定時間表。當你接受自己的拖延傾向,並在拖延的同時持續地做一些準備,你仍然可以順利地完成最後的目標。
瓦基分享說,我自己也很容易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動手做事情。我覺得 Esor 分享的這個方法很棒,允許自己拖延但同時又持續準備,可以幫助自己面對拖延習慣,而不會完全阻擋自己本能的一面。我也表示會嘗試調整心態,當拖延發生時,也讓自己先進行各種醞釀和準備。
建立三層待辦清單的方法
「Esor 在書中提到的三層待辦清單法,要如何建立?」
Esor 解釋,他發現傳統的待辦清單會累積太多事項,不分輕重緩急,所以他現在每週都會定義下周的三層待辦清單。
第一層:自我實現。是長遠目標,也就是沒有時間限制,自己最想持續推進的事情。
Esor 例子:平日會放「撰寫部落格文章」,假日會放「親子家庭育兒」。
第二層:進度推進。是當下最重要的階段任務,必須每天有小進展,確保任務能夠完成。
「今天非做不可,並且最有價值的行動。」「只判斷重不重要,而不是取決於感覺。」
Esor 例子:(1) 明確時間要參加的會議和活動、(2) 截止時間要完成的目標專案。
第三層:雜事處理。是臨時的雜事和任務。
不要預先列上雜事,雜事自己會跑來找你。
透過這三層的區隔,可以明確事項的優先順序與重要性,避免被低價值的事填滿時間。
我感覺這方法非常實用。因為我以前都是一長串待辦事項,現在會試著分層記錄。我發現有些原本記在待辦事項的事,其實根本不需要做或不適合現在做。有了類似 Dashboard 的層級視角,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
用時間黑洞測驗檢查優先序
「Esor 如何進行書中的『時間黑洞測驗』,發現時間被浪費的原因?」
Esor 說這個測驗要檢視我們啟動工作的「第一個步驟」通常是什麼。
例如一上班先看郵件,就很容易被別人的事填滿時間。但若是先確認當周的三層待辦清單,就可以先排除其他不急不重要的事,專注在當前的首要任務。他希望透過這測驗,讓大家思考哪些工作流程可以幫助自己更掌握時間,不被無效的事物佔據時間。
我覺得這測驗很有意義,會讓人反思自己是否容易被收件匣、社群消息這些打斷專注力的事物給吸走時間。我表示以後也會做這樣的時間反思,檢視自己一天的時間都耗費在什麼,然後調整工作流程,讓重要工作可以獲得專注的時間。
後記:更貼近人性的時間管理方法
這次《時間管理的 30 道難題》這本書的訪談中,Esor 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了許多時間管理的重要心法與可行技巧。他特別強調要正視自己的弱點與習慣,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不必刻意脫離自己的本質來遵循別人的框架。我認為 Esor 提供的建議都非常貼近人性,也是更合理且可持續的時間管理之道。
另外,如果你有以下三種困擾,我也推薦 Esor 的另一本書《防彈筆記法》給你參考:(1) 不會做計劃,想到要規劃目標就頭痛,不知道未來自己到底要什麼、(2) 寫了很多反省日記,但真正對未來目標有幫助的卻很少、(3) 有拖延症,害怕自己到底做對做錯,因為工作雜亂又太多干擾而導致延遲。有興趣可以前往閱讀我寫過的〈《防彈筆記法》讀後心得和訪談作者的十個重點整理〉。
如果想看到更多關於 Esor 的資訊,別錯過他的「電腦玩物」部落格,還有「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前往學習更多數位工具和提升生產力的訣竅。
想知道更多關於閱讀的大小事嗎?也歡迎您聽聽我的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