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都能心電感應多好?

如果我們都能心電感應多好?

前兩周放假時,在電視上看到劉德華演的童夢奇緣。

童夢奇緣 

主角是個叫做光仔的小朋友。 電影以他離家出走,又被找到做為開場。 他因為覺得爸爸有了新媽媽後,自己除了玩具以外沒有人關心,所以靠惡作劇、塗鴉、與離家出走藉此想引起注意。 他甚至靠勒索爸爸拿零用錢的方式,想要趕快存一筆錢、能長大、能獨立並真正的離家。

 

接下來,他碰到一個像拾荒老人的發明家。

在偷了這發明家可以快速長大的藥後,一夜之間從小孩變成了大人。

變成大人,換了世界觀、可以跟大人以對等的身份交談後,他開始從各個面向收集到不同的訊息。 發現大人的世界並不完全如原本想像的好。 世界不只是善與惡的二元性,世界並沒有因為長大而單純起來,反而充滿了更多說不出口的挫折與無奈。 暗戀著的老師其實是脆弱且寂寞的,經歷著三角習題並不知道該怎麼自我解脫;光鮮亮麗的副校長靠著物質及遊戲來抒發情緒;父親面對著工作的不如意還得兼顧家庭、還得煩惱他這兒子的叛逆,甚至連原本以為父親在情感上拋下母親的印象也是錯的;而原來一直認為是狐狸精的後母形象,實際也完全不是那樣的角色。

長大雖然讓他取得了平等對談的依據,但人的意念卻沒有因此能更簡單的被傳達。再也無法像小孩子時毫不顧慮別人感受的叫囂與挑釁,語言反而無法自在的使用,喜歡與討厭也僅得以間接的方式傳遞出去。

事情某方面變簡單了、但卻也因此複雜了。

嘿,是很耐人尋味的一部簡單小品。

實際生活中,人類間語言的有限性也常常讓人深感挫折。

會議就是一個例子。 常是大家熱熱鬧鬧、興高采烈的討論了一堆東西。 但離開會議室後,往往沒人知道具體結論是甚麼,或每人其實都有不同的解讀。 以至於「很有共識」的會議開下來,最後卻常沒有各自以為是共識的成果出現。 另一個狀況則發生在事情爭議性很高、而立場很難黑白分明時。 人一多時反而無法暢所欲言,官樣的文章談了談最後問題一樣無法解決。 所以相較於很多人喜歡開會解決問題,我反而老有開會很難解決問題的感覺。

畢竟言語就像一包投入咖啡的砂糖。 面對的人數,就像咖啡的份量。 當人一多時,語言的說明效果會瞬間被稀釋掉。 大家聽到的東西雖然是同一段話,但是因為未必能立刻得到反饋,每個人在聽到並轉換成知覺的過程中是否完全正確沒辦法從表面看出來。 就如同從咖啡黑黑的表面來看,你無法得知糖到底化了沒,除非等到你開始喝為止。

如下圖顯示,當團隊只有三個人時,溝通的需求與管道是三個路徑。
三人溝通 

語言可以簡單的達成功效,彼此也容易有足夠交流及相互探詢的機會。 知道與不知道、了解與不了解都能很快被查覺。 也因此,少人數的會議或言語溝通通常能有具體的效果。

但當有五人時,則可能的溝通管道則是一下子遽增成十條。(見下圖)

五人溝通 

而十人時,溝通的路徑更變成45;三十人時,溝通的需求則更激增成435條。 所以可見隨著我們溝通的人數越來越多時,複雜度將越來越高,可能產生誤解以及訊息斷落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純語言的溝通也將開始不足,因為純語言的另一個缺點是就算當下理解無誤,隨著時間拉長我們可能遺忘、可能搞錯、可能記錯。 但因為我們之後只能仰賴當時聆聽時知覺的轉化,如果我們當下的知覺轉換的不完整或有解讀錯誤,或隨著時間淡化了部分重點下,我們將不可避免得讓自己朝著錯誤的方向走下去,反而跟群體脫離了。

專案提案(起始專案)、或是領導專案的人大都很清楚自己要幹嘛。 但是大的案子過程通常千頭萬緒,不可能一兩人完成。 當參與的stakeholder一多時,也別談最遠端、最外圍的那票人,往往光是內部團隊要怎麼確保大家都能「同心同德」,甚至了解自己該扮演甚麼角色就夠受的了。

畢竟規劃的目的、方向、或是施作內容只有幾個人知道時,團隊就會變的各自為政,自己做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 而偏偏每個人認為的重心、重點可能都不同。

團隊各自為政 
 

力量分散下,那平時光是內部化解歧見、解決做錯的、重做的,就花去很多寶貴的時間。 當然開會、積極的語言溝通是一個方法。 但是如前面提到,溝通的複雜度、會隨著團隊成員的增加呈現指數性的上升。 所以可以想見,如果團隊僅是口頭的知道方向,那透過這複雜度加乘後,幾乎任何地方都可能出錯。 時間一久,每天大家除了救火就還是救火,因為案子到處都在冒火。

這也是為何我們最好把計畫訴諸文字,並以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記錄下來。 有些我們自以為淺顯易懂的部分,很可能並非這麼有一致的理解;有些覺得大家自己能判斷的,卻未必執行團隊真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所以,與其期待可以透過大家主動的溝通、團隊的成熟度自己消弭不一致的溝通障礙,還不如一開始就積極想辦法避免溝通上的裂縫,把能寫清楚的目標、理念、方向、施作順序、時間、人力配置都定義清楚。

 
 
團隊朝同一方向  

當大家都知道專案目標、施作方向為何、以及自身被指派的工作與角色定位時,中間自然比較能整合各人的力量來共同成就那一致的目標。 當然,問題很可能還是時而不時會出現,但就比較能避免各自朝不同方向走而把力量消互抵消的問題。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